彩票资讯
购彩大厅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足彩网新闻 > 直击赛场 > 新闻内容
热门专题:

钢琴诗人成波兰的国家名片 用音符诠释坚毅民族精神

2012-6-16 3:36:00  来源:中国足彩网 点击:

  “你可以不认识总统是谁,但你必须认识肖邦。 ”来到波兰的球迷,都会被波兰人如此告知。欧洲杯开幕式上一首缠绵幽怨的《离别曲》,让世人再一次聆听了肖邦这位浪漫的“钢琴诗人”的心声。波兰,肖邦,已经融为了一体。当一个人成为一个国家的名片,他便开始属于这个世界。6月15日,记者追随着肖邦的心声,找到了肖邦的心。

  一颗心 永远在最珍爱的地方

  每个来到华沙的人,都能随处感受到肖邦的存在:肖邦故居、肖邦公园、肖邦博物馆、肖邦音乐学院、肖邦机场、肖邦伏特加……就连公园中的坐椅,也被制作成了钢琴的模样——在波兰,不管有心还是无意,这林林总总中,到处浸透着肖邦的气息。华沙有一条“沿着肖邦”足迹“漫步”的旅游专线,也是来这里旅游的游客必选的。瓦津基公园、圣十字教堂、肖邦博物馆、肖邦音乐学院等14个与肖邦相关的景点,让来到这里的人们追寻钢琴诗人的脚步。

  肖邦博物馆就坐落在华沙市中心著名的肖邦音乐大学旁边,还未走到博物馆,就听到一阵明快的音乐声。 2010年,在肖邦诞辰200周年之际,这座规模颇大、号称欧洲最新的个人主题博物馆落成。馆址选在17世纪末建造的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宫殿中。华丽的宫殿却有着沉重的过去,这座名为奥斯特罗格斯基的宫殿1944年9月被德军烧毁,二战后重建,并曾作为肖邦协会的所在地。改建的肖邦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的多媒体博物馆,展厅面积5000平方米,11个布展厅。在博物馆二楼的体验区,刚一踏上地板上的白色圆圈,身后的感应器启动,一段如泣如诉的旋律旋即奏响,那就是肖邦的《离别曲》。

  就在数公里外的华沙圣十字教堂,肖邦的心脏静静地聆听着自己的杰作。 1849年,肖邦在法国去世后,按照其遗嘱的要求,他的躯体被埋葬在巴黎的彼尔拉什兹墓地,而他的心脏,则被带回了波兰,安葬在圣十字教堂的左边柱子之下。绕到教堂旁边,找到安葬肖邦心脏的柱子,柱子上方镌刻着一行波兰文,“心之所在,爱之所在”。

  一缕发 留下一段佳话

  肖邦博物馆的门票是一张电子磁卡,它还是带领观众进入数字化虚拟世界的导游。只要用它接触到展柜的感应器,戴上耳机,你就能听到看到肖邦的世界。博物馆内少有普通的玻璃展柜,代替它们的是上百台电脑和100多块12至52英寸的显示屏。观众触摸屏幕,有关肖邦的生平就会出现在眼前,参观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聆听肖邦在不同阶段创作的音乐。为了让参观者身临其境,设计者还把背景音融入其中,人们既能听到肖邦的笑声和他用波兰语、法语的谈话,还能听到他放下咖啡杯时瓷器轻碰桌面的声音以及窗外巴黎街头的喧嚣。这里没有尘埃覆盖的古董,观众点击屏幕就能跟展品对话。借助高科技的声光电布展,观众可以回到肖邦的年代。

  一架肖邦用过的钢琴仍在无声的纪念,一个19世纪的掐丝玻璃杯居然是专门用来盛着矿泉水的,可以想象当年才子们生活的奢华。借助高科技的声光电布展,我们再一次梦回肖邦的年代。那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在屏幕上的沙龙里出现了巴尔扎克、雨果、海涅、大仲马、德拉克罗瓦、李斯特、罗西尼、门德尔松、舒曼这些响当当的人物。

  在博物馆三楼,有间不大的黑屋子,只能容一个人进出,这里的主题是“告别”。 1849年11月17日,39岁的肖邦在巴黎辞世,展室里有一副肖邦死后覆盖在脸上的面具,上面有一行字:“世上再无肖邦。”参观者的脚步像肖邦的生命一样戛然而止。吸引记者目光的,是面具旁边那一缕褐色的头发。这也是博物馆最珍贵的藏品——肖邦一直珍藏的乔治·桑的头发,它将我们带入他的情感世界。乔治·桑是19世纪著名的法国女作家,他们之间的感情有许多版本的传说,在乔治·桑的老家法国小城诺昂,肖邦度过了一生中最安定和幸福的时光。 1846年肖邦在诺昂创作了著名的降D大调圆舞曲(作品64号),俗称为《小狗圆舞曲》,在诺昂展厅聆听这首一分多钟的小曲感受格外不同,因为除了诺昂城堡的图片,设计者还引入了鸟鸣、松涛之声,观众在体会肖邦难得愉悦的同时还能了解他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降D大调圆舞曲是肖邦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此后肖邦与乔治·桑分手,健康每况愈下。再听节奏欢快的《小狗圆舞曲》就多了一层忧郁和惋惜。肖邦2010庆典委员会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曾说,谁能理解肖邦的忧郁和惋惜,谁就能了解真正的肖邦。

  一只手 奏出战斗的音符

  博物馆的一楼有着一只肖邦左手的复原品,那是肖邦身故之后友人倒模制成的。从倒模制品能看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手修长而纤细,弯曲的弧度仿佛还像在弹奏钢琴一般。博物馆展出的1885年画家菲利克斯·巴利亚斯的名作《肖邦之死》重现了肖邦死时的场景,在病榻前不远处,摆放着一架钢琴。“钢琴诗人”的最后时刻仿佛也体现了波兰人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精神。

  肖邦的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一直在国外度过。值得一提的是,肖邦决然离开波兰再不回来的原因是:肖邦受函到市政大厅演奏乐曲,他提前到厅开始了认真地练习。这时,波兰官员们前簇后拥着沙皇进入大厅。音符戛然而止,肖邦不顾在场所有人愤然起身,没有合上琴盖就即刻离开了大厅,也离开了故乡波兰。他的行李中有一个波兰授予的银杯,里面满装着故乡的土。 1837年,肖邦严词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思乡情、亡国恨和爱国之情让他的音乐染上了“红色”——浪漫主义的舒曼这样来形容过他的音乐:“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他的具备英雄性的《第一号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和具有战斗性的《革命练习曲》等都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呼应。而后,肖邦在欧洲巡回演出,展馆中他在伦敦、巴塞罗那、德累斯顿的痕迹四处可见,为的是募捐筹资援助浴血奋战的爱国志士们,最后他终因劳累而走向生命的尽头。

  100多年后,肖邦的作品仍然发挥着激励波兰人民战斗的强音,德国占领波兰期间,肖邦的音乐被纳粹严令禁止,甚至在波兰人中消灭肖邦的痕迹都成了军事命令。据肖邦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安娜介绍,肖邦相当一部分的珍贵遗物都在二战时被有意破坏了,现在展出的很多都是复制品。但肖邦的精神无法被消灭,永远在波兰人心中。有人说肖邦过早离世是因为不停地奔走义演,在愤怒和紧张气氛中的创作加重了肺病。近日,波兰一名大学教授意外发现,他所藏一幅肖邦画像出自一名当时关押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画家之手。而在波兰著名导演波兰斯基的经典电影《钢琴家》中,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那荡气回肠的废墟弹奏就是肖邦的G小调《第一号叙事曲》…… 

  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热点导航:

[足彩]胜负彩 半全场 进球彩 [数字彩]福彩3D 双色球 大乐透
[独家]足球独家 篮球独家  [竞 彩]竞彩足球 竞彩篮球 北单

打开/关闭评论新 闻 评 论

更多评论>>发表评论

打 分
用户名
评论
表情
 

彩票开奖开奖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