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单

2013-11-11
000

全部彩票分类

彩票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彩票资讯 > 赛事快讯 > 足球报记者:搞集训队是与国务院足改精神严重抵触

足球报记者:搞集训队是与国务院足改精神严重抵触

2018年10月10日 08:50 来源:足彩网浏览次数:0

标签: 赛事快讯 资讯中心 足彩网

沈祥福将挂帅集训队

国庆假期,中国足协发布组织国家集训队训练营的通知,自10月8日起从各俱乐部抽调55名球员,不再参加中超中甲联赛集训到年底,集训时间长达80天——“长期集训”,这个早已被证明是错误的做法再次浮出水面。这样的决定,势必将打击如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态势,不仅不符合足球规律,也与国务院精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严重抵触。

《总体方案》开篇第一段明确写到:“我国足球曾在亚洲取得良好成绩,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探索发展职业足球,改革一度带来活力,但由于对足球的价值和规律认识不足,急功近利的思想行为严重,组织管理体制落后,人才匮乏,监管缺失,导致足球发展的社会基础薄弱,行业风气和竞赛秩序混乱,运动成绩持续下滑。”

既然国家上层都了解弊端何在,这样的长期集训决定完全可以称得上“偏向虎山行”。为什么说长期集训阻碍中国足球的改革发展?我们不妨做个详细解读。

长期集训打击足球市场

联赛进行期间的长期集训是对俱乐部的不尊重。对于职业俱乐部而言,球员无疑是他们的最大资产。以如今中国足坛的球员市价,这55名被训练营征召的球员,少则价值上千万,多则可达上亿,足协这一纸集训通知就是一张价值数十亿人民币的征调函。

俱乐部斥重金签约球员并支付高额薪水,为的是在联赛中为球迷打出高水平的精彩比赛,以期实现最大的市场价值。而作为行业管理者的中国足协却在没有国家队比赛日任务的情况下,仅仅为了集训就抽调如此巨额资产离开职业联赛。

在足球世界中,俱乐部才是创造足球历史的根本——各个国家都是先有球队然后有了俱乐部最后才有足协,足协的职能是为俱乐部服务。55名队员的归属权是注册在各个职业俱乐部单位下的球员,俱乐部花费数十亿元费用引进或是长时期悉心培养的队员突然被一个服务机构抽调了,何谈公平?

其实从单纯的长期集训角度,三个月的集训本身并非难以实现——一般职业俱乐部每年联赛11月结束到3月份开赛,有5个月间歇、4个月的集训期。但这样的长期集训是在完成赛季任务,完成联赛、杯赛征程的前提下进行的。

说白了,赛季间歇时没有比赛球员已经无法为俱乐部创造价值了,这个容易理解。那么凭什么在需要他们创造价值的时候拿走他们呢,国际足联设立的国际比赛日要不要了解一下。

在国务院发布的《中国足球发展改革总体方案》中,有这样一句话格外醒目:“尤其要注重职业联赛等赛事有机衔接,实现竞赛结构科学化。”

什么是结构科学化?举个例子,2004年是中超元年,那个赛季的中超第一轮竟然是5月16日开赛的,是因为当年国奥队打奥运会预选赛,比赛直到当年5月12日才结束,4天后中超开幕,虽然国奥队没能出线,但是队员都回到了中超联赛,还照顾到了奥运会预选赛,比赛和长期集训分开,这至少还算“科学”。

如果要抽调俱乐部球员长期集训,必须以尊重俱乐部投入为前提。联赛期间的长期集训使得球员无法为俱乐部创造价值,也让各俱乐部受到了经济损失,中国足协应当给予相应数额的“补偿费”用以“租借”这55名球员——假使各俱乐部表示支持,高昂的的“租借”费用甚至可以给你打个7.8折。人可以带走,钱可以少给,但,不能抢。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足协从11、2岁开始在秦皇岛足校自己培养一批“国家集训队球员”,过7、8年如果觉得长期集训不打比赛后水平反而更加提高了,那也是极好。

联赛进行期间的长期集训同样也是对球迷的不尊重。从市场角度,球迷支持俱乐部,成为俱乐部拥趸,为的是在俱乐部赛事中观看自己的球队、自己心仪的球员在场上竞技,球迷需要从俱乐部赛事中感受文化,得到尊重。55名球员背后是数量庞大的球迷群体,而当他们因训练营的征调而非伤停缺席联赛、杯赛,谁来承担球迷的损失?谁来顾及球迷的感受?

市场足球,“得球迷者得天下”,职业足球每一分钱的追根溯源都来自球迷。如果没有球迷,每场联赛只能吸引百余人的亲友团,这样的中超联赛不可能拿到中国平安一个亿的冠名费,也不可能拿到体奥动力的天价转播费,更不会有PP体育视频版权的点击率收入。

足球市场核心是球员,球员在哪里创造价值呢,是在职业赛场。西班牙国王杯赛场,低级别球队主场对阵皇马、巴萨,更希望对手能全主力出征,梅西、莫德里奇的出场自然会让他们本就微乎其微的晋级希望更小一分,但相伴而来的是爆满的主场票房;C罗加盟尤文,不仅创造了天价的球衣销售额,更大幅提升激活了意甲赛场的关注度。这,就是职业球员的价值。

长期集训造成球员状态低迷

联赛进行期间的长期集训是对竞技规律的不尊重。不管是国内国外,现在还是过去,简单一句“古今中外”就没有这样的成功先例。即使是欧美青年队普遍认可的模式,也是队员在俱乐部打青年联赛,而国家足协配套比赛,则是国字号系列队伍的比赛。

笔者在此向中国足协推荐德国足协的做法,德国足协的“精英计划”,把俱乐部梯队崭露头角的精英球员不定期地短期集中在一起进行个人技术特点和位置技术的精细打磨,拉姆就是“精英计划”的代表作,精英计划的训练是跟实战也是紧密结合的。其中有一个浅显的道理,训练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为了比赛,如果离开了比赛,训练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足球跟其他担任项目不同,个人能力在比赛中得的到提高程度要数倍于训练,这是因为正式比赛中,双方球员的态度、心理和身体投入都非训练课可比。

2009年,西班牙包括巴萨在内多家俱乐部青训总监作客香河基地,当时国青队也在香河集训,足协想邀请其中一位给国青做个指导却遭到拒绝,对方的回复是,“训练看不出东西,比赛才能看得出来”。

另外管理上的问题是无可回避的。团队项目与个人项目有区别的地方在于,团队凝聚力是团队运动出成绩的基础,从足球本身而言,是建立在人性上的运动,是要尊重球员身心健康,一群性格彪悍的球员正处在荷尔蒙分泌高于常人的阶段,让他们在“同吃同住同劳动”还能“和谐相处”三个月是不现实的。

联赛进行期间的长期集训还是对球员价值的不尊重。从球员自身价值来说,长期集训会造成球员身价的贬值。一名出场时间寥寥的球员,即便训练时展现的个人技巧再出色,也不可能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80天的集训,可能让一名市价上亿的球员身价骤降,俱乐部资产缩水不说,这名队员可能就会在俱乐部里被淘汰了,职业足球的残酷恐怕无需赘述。

职业俱乐部依靠合同培养出球员的俱乐部归属感。而国字号管理难度大的是,招入的是职业球员,球队是国字号的,薪水却是俱乐部发的,管理是跟俱乐部走训不同的“三集中”模式,那么他的归属感哪里来?团队凝聚力如何培养?这球队凝聚力一旦下滑,教练与队员间矛盾丛生,训练的投入程度降低,球员心理健康更无从谈起,状态下滑是可以眼见的。

中国足球历史上不乏长期集训后的失败教训,最典型的是为了冲击2004年雅典奥运会,这是我亲历了全部过程的一届国奥队,印象极其深刻。当时从2003年联赛结束到到2004年5月12日奥运会预赛与马来西亚的最后一场比赛结束,中国国奥队集训和比赛近六个月。

如此漫长的集训和比赛期在世界足球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但是最终结果都知道了,比赛刚刚打完4轮就排到了小组第三位无缘晋级。当时长期集训后的队员心理和心态已经完全变了,队员们内部互相指责,相互不信任,甚至公开批评——从这一点看,沈祥福对长期集训的弊端绝不陌生,他,就是当年那支国奥的主教练。

国务院发布的《总体方案》有一句话特别到位:“加大改革力度,形成符合球员身心特征和当代足球发展趋势的技术路线,稳步提升国家队水平”,而长期集训恰恰是不符合“球员身心特征”的搞法,对队员的心理是一种摧残,也是是逆总体方案而动,值得反省。

那么怎么样国字号队伍才能出成绩呢?不妨借鉴中国男足唯一的世界杯经验,02年十强赛赛前备战周期中,足协和米卢提出尽量通过联赛来让队员保持状态。7月15日最后一轮联赛中于根伟和郝海东都获得了进球,联赛结束后开始集训的国足队员也维持了良好的状态,1比0击败阿曼确定出线的进球正是来自于根伟。

欧美各国都是重大比赛前7天左右安排一场联赛,有的甚至前三天还在打联赛,国内球员如果赛季末因身体疲惫可能在10天左右,届时抽调能力和经验最强的球员集中,23人队伍中有一至两名队员是本轮表现最好的球员,这样的竞技状态要远远胜过长期集训的球队。

长期集训有碍足球文化建设

抽调联赛队员长期集训不仅有违竞技规律,也不符合俱乐部意愿,更不可能是球员和球迷的意愿——甚至,这一决定本身都不尊重中国足协确定的议事制度。即使达不到开全体会员大会决策,也应该是经过执委会会议后审核通过的,但足协执委汪大昭却在接受《中国之声》访问时表态自己并不知情,这,是一个程序问题。

程序正义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首个国内省级联赛——桂超联赛创办至今每一个细节都是所有俱乐部讨论通过的,而非哪一个人决策,作为桂超联赛委员会的决策这样才能赢得俱乐部信心,桂超联赛的罚单才能令人信服, 2018赛季桂超联赛俱乐部投资总额达到了4000万,原因就是桂超联赛文化得到了认可,所有投资人才能有信心投入。

足球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文化一个是市场,失去市场再失去文化,那就是对足球的不尊重。这里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尊重足球运动发展的规律。在《中国足球发展改革总体方案》中,有这样一句话“尊重规律,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规模与效益等关系,加强科学治理,破解发展难题。”

有很多外行常常说的一句“谁也说不清足球规律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国家队出成绩的规律就是抓好青训普及、抓好职业联赛,但是足球可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搞个长期集训结果毁了未来10年的发展,这是违背规律带来的恶果。不要想当然地觉得马上出成绩才是规律,那叫拔苗助长。

足球社会化程度高,所以改革更要慎重。1994年职业联赛创办的8年后中国队才进入世界杯,而且郝海东那批队员是在体工队青训体系的最后一批硕果,后来所有省市裁撤体工队中的足球项目,社会上的足球青训俱乐部又没有建立起来,结果一代不如一代,要补上这个窟窿的当务之急是建设高水平青训俱乐部,而这同样需要时间。

改变中国足球,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提高国家队成绩不必只盯着2022。今天的中国足球仍处于低谷,我们的当务之急应该是集中精力做好校园普及、扶持各地青训俱乐部以及完善竞赛体系这三件大事。

致力于打下坚实基础,未来五十年、一百年都能受益,而且长盛不衰,而不是投机取巧,只盯着国家队成绩,为了眼前一棵树不惜毁坏一片林,等到十年后回头看,还是在原地踏步。现在我们已经浪费了过去10年,所以不能再付出未来10年的代价,“风物长宜放眼量”也要做实事。

今天正好恰逢10月7日国足出线纪念日,当年经历了国足冲击2002年世界杯的每一个环节,再对比现在有很多感慨,写下这些,惟愿所有人都能热爱足球并且敬畏它。

--------------------------------------
更多大咖赛事推荐,点击https://cp.zgzcw.com/hongdan 新人更有388大礼包!
以上信息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供参考。
如有信息版权问题,可以及时联系工作人员处理
彩店地图 x
赛事分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