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过去10年的交锋中,1998、2004、2005年的3战,是对中国足球震动最大的3场,每一战都留下无尽话题。
1998,黎兵收到日本合同
1998年初的中国队,正在重建之中。戚务生在金州的惨败,重创了中国球迷的信心,对新上任的霍顿,球迷们既无兴趣也无信心。3月的戴拿斯杯(东亚四强赛的前身),中国队其实是给即将参加法国世界杯的日韩当陪练。北京正在召开全国“两会”,人们只希望国家队不要再传败报回来添堵。
对日本的比赛是第3场,此前中国队负于韩国、赢了中国香港。而日本队此前则赢了韩国,在这种情况下,没多少人对中国队还有信心。事实上,1992年后中国队与日本4度交手,居然全部告负,日本足球成为中国新的拦路虎。可最终,中国队居然以2比0完胜日本,让人喜出望外。黎兵在比赛中梅开二度,其中一球是倒勾破门。这场比赛震惊了日本人,对黎兵他们更是赞不绝口,此前他们知道的中国前锋只有郝海东。据说就在当年,就有日本俱乐部向黎兵发出了邀请,但黎兵最终未能成行。
唯一令人不爽的是,范志毅在比赛最后时刻罚失了一个点球,使中国队未能3球大捷。而最后的积分榜上,中日韩3队形成连环套同积6分,中国队因净胜球少于韩国而排第二;如果范志毅点球射进,冠军就是中国队的。而英国人霍顿凭借此战,一举站稳在中国的脚跟,他的442也被奉为经典。
此后几年中,中国队一直未能在日本身上占得便宜。2000年10月的黎巴嫩亚洲杯半决赛,中国队又与日本狭路相逢,祁宏与杨晨的进球一度让中国队2比1反超。可中国队最终还是没能笑到最后,在日本将比分扳平后,范志毅最后时刻自摆乌龙,中国队2比3饮恨。而2003年12月的东亚四强赛上,久保龙彦的两个进球让日本轻松完胜中国,阿里·汉饱受抨击。
2004,刘云飞的“小日本”
2004年亚洲杯,中国与日本双双杀进决赛。对这场比赛的赛前报道,中国媒体都有被注入鸡血之感,全国球迷更是陷入集体亢奋之中。本土作战,对首个亚洲冠军的渴望,由来已久的历史和民族情结,加上“亚足联暗助中国”的传言,让每个人都认为中国队非胜不可。国门刘云飞面对央视话筒脱口而出:“小日本,在我心里就是得拿下!”这句略嫌过激的话在播出后,立马获得了球迷的一致认同。
可结果欺骗了所有人。中国队1比3拱手将冠军相送,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日本队第二球是个明显的手球。当值主裁是科威特人,为了防止中国球迷的过激行动,当晚日本大使馆和科威特大使馆周边道路实行了交通管制。凌晨,警察将情绪激动、高唱国歌的球迷隔离在昆仑饭店外面的人行道上后,中国队才从球场返回酒店。
而阿里·汉很好地迎合了当时的氛围,他赛后拒绝领奖,还指责日本的三个进球都与裁判误判有关。球员更是将矛头指向了科威特主裁,甚至有国脚给记者说“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科威特人”。两年后,有一次记者与刘云飞聊到那场决赛,他仍然大骂日本人赢得不上路。而亚足联主席哈曼赛后则说,中田浩二的手球是一个“诚实的错误”。
而那些相信“亚足联暗助中国”的球迷,赛后才感觉受到了戏弄。媒体此后口径倒很统一,都认为亚足联助东道主中国不假,但他们只“护送”中国进决赛,至于冠军,当然还是日本人的。否则,怎么向场边密密麻麻竖起广告牌的日本企业交代?
2005,朱广沪一声叹息
一年后的2005年8月3日,朱广沪本有机会改写不胜日本的历史,可幸运女神和他擦肩而过。
首战8打11战平韩国,让朱广沪对国家队信心陡增,对日本之战是夺冠的决定性战役,他对日本队的研究可谓苦心。他把日本队的几个重点人物都一一圈定出来,然后通过录像仔细观察其拿球、跑位、传球的路线,制订了对付的办法。赛后,他把几个防守队员一一叫到房间里,把防守的“秘诀”告诉队员们。在打法上,老朱要求队员们丢球后迅速就地回抢,即使是前锋也不准慢腾腾往回跑,“我们中国球员怕紧逼,韩国队员也怕,日本队员也怕。所以你们在防守时,一定要贴上去,要贴得紧!”
比赛中,中国队开场打得气势如虹,日本队早早就丢了两个球。中场休息时老朱强调,“守是守不住的,千万不要有保的想法,另外禁区前30米内绝对不要轻易犯规。”可中国队员在能力上的差距仍然显现,最终在领先两球的大好局面下被追平,令人叹息。虽然中国队这届东亚四强赛仍然夺得了冠军,可未胜日韩让朱家军的这个冠军褪色不少。两年后的亚洲杯,中国队对阵另一强敌伊朗队,同样是在2比0领先的优势下被追平,也许这就是朱广沪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