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甲的赛程已经出来了,我们已经传真给13个俱乐部,当然其中没有厦门队。”昨日中国足协联赛部主任马成全在电话里这样告诉记者。尽管厦门市体育局以及俱乐部目前还没有宣布这一消息,但显然在中国足坛打拼了12年的厦足已经确定退出职业联赛,这也印证了此前在厦门球迷间流传的“厦足解散”的传言。
4月5日,本赛季的中甲联赛就将揭开战幕。但奇怪的是,中甲赛程却迟迟未能揭开。按厦足一位俱乐部工作人员的说法是“足协也在给我们宽限”。毕竟,“每年都有一支球队退出”对于本就不景气的中甲来说是一个很悲哀的纪录。马成全对记者表示,足协早就制定了14支球队的赛程,而因为厦足方面在“打还是不打”的态度上一直不明朗,所以足协只能预备几套方案。“厦足的退出给我们制定赛程造成了很大麻烦。”马成全说。“我们从乙级升上三支球队到中甲,目的就是要14支球队,现在厦足退出了,每一轮不得不有一支球队轮空”。
“我替厦门感到可惜。”马成全说,“厦门参加职业联赛有12年了吧,就这样没了。其实哪怕有一支乙级队也好啊,球迷的地域性很强的,你说要是北京国安到厦门打一场比赛可能没人看,但是厦门自己的队伍,肯定有人看。”球队退出也许不等于解散,目前也没有人宣布“厦足解散”,厦足有打乙级联赛的可能吗?显然,这种想法并不现实。
俱乐部基本等于名存实亡,总经理陈晖已经回到体育局上班,顾问卢光瑞早就赋闲在家,而只有一位工作人员在看护以及处理一些球员的转会事务。尽管前段时间陈晖称俱乐部曾努力寻找赞助商,但现在看显然一切都是徒劳。
一位俱乐部工作人员表示,近期可能会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宣布“球队解散”的消息,但这个程序仪式已经显得多余。
职业球员要踢业余联赛
尽管没有任何正式的消息宣布厦足解散,但内部的球员们早就心中有数。
四名外援各奔他乡,外地转来的安琦早在球队刚刚降级时就联系恩师高洪波的长春亚泰,邹侑根回到家乡的谢菲联,李鲲去到武汉……唯有厦门本土球员的出路难寻,毕竟即使在厦足他们出场时间有限。
据了解,祁闽、郭聪奕等本土球员已经参加了国家沙足队的训练,而且还将参加不久后开始的全国五人制足球赛。
吴昆盛是厦足培养的本土球员,他也是少有在一线队出场时间比较多的之一。此前,他曾自己联系了多家俱乐部,包括中甲的青岛海利丰,但是最终未能成行。而祁闽、郭聪奕等出场时间有限的年轻球员根本就没考虑这种出路。据记者了解,祁闽已经确定代表厦门出战全国五人制足球赛,而吴昆盛、郭聪奕也选择加入。“工资可能没法和在蓝狮的时候比,但是毕竟也是一条出路。”一位原蓝狮球员对记者表示。
祁闽目前还是厦门大学就读生,卢光瑞也对记者表示,目前这种状况球员们的出路只能靠自己,“可以去读书,可以找一些和足球有关的工作做,想继续踢职业足球可能很困难,但业余的还是可以的”。
厦门业余足球开展得蓬蓬勃勃,加入这些职业球员无疑更加提高了业余足球的水平……只是以牺牲职业足球,这代价似乎太大了。
卢光瑞:结局已经注定
“解散了,肯定解散了,不然还能怎样。”卢光瑞意味深长地说,“早在我下课那天,已经注定了今天的结局。”“最主要是政府不想搞了,只要政府想搞就一定会有企业接手”。
在厦门12年足球历史中,卢光瑞的名字足够熠熠生辉。在他担任俱乐部总经理的6年里,厦足两次夺得甲B联赛冠军,一次夺得U17联赛全国冠军,还曾在2006年夺得了沙滩足球国家队选拔赛冠军,这四个冠军以及2006赛季的中超8强都是历任的最好成绩。但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教父”,却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赶下台,成了有名无实的顾问。
他不得不看着自己一手带起来的球队在2007赛季痛苦地挣扎,最终还是走向深渊。
“7年了,烟厂投的钱也有几个亿了,还有多少人费尽心血才培养出这么一支球队,说没就没了……可惜啊!”卢光瑞认为,本来企业投入足球回报就有限,现在的大环境更难让企业愿意去接手足球。
现在的卢光瑞赋闲在家,陪着两个可爱的孙子玩玩,读读报纸看看新闻,真的做到了颐养天年。而那曾经朝夕相处6年的球队,已经人去楼空了。
杨晨:球员的利益谁来保障
“我大致也知道球队要解散了,但是真的听到这个消息还是很遗憾,很可惜,毕竟我在这个俱乐部踢了两年,那个城市和那里的球迷都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电话里杨晨显然有些动情。
“我现在还没确定来年是不是还踢,到哪里去踢,我还不急,可能联赛开始前再决定吧。”杨晨说。但是队里的“小兄弟”们在球队解散以后怎么办却是他所担心的。“我知道像侑根、李鲲他们都找到下家了,可厦门这些球员他们怎么办,一直把踢球当事业,如果离开了足球再就业可就难了。”杨晨说,在目前这种体制下,球员的利益应该得到保障。
最后,杨晨特意嘱咐记者,“帮我问候厦门的球迷,很长时间没见,怪想他们的,有时间我一定会去看他们”。
不是第一 不是最后!
没有必要去责备任何一个单位,也无需抱怨任何一个部门。卢光瑞坦言,球队这些年经营的资金主要是靠烟厂的注资、政府的补贴,门票以及广告收入只占很小一部分。即使在去年如此糟糕的情况下,烟厂的投入仍高达几千万,可这巨额的投入换来的回报是什么呢?卢光瑞、杨晨总在强调那句话,“中国足球没有政府的支持和企业是肯定不行的”。
12年的三起两落之间,细心的球迷都能发现,无论是企业出现问题,抑或政府意愿的改变,球队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它是一个靠输血维持生命的“植物人”,输液管一拔出,它还是无法逃脱自己的命运。
“不靠天,不靠地,靠的是自己”,我们做到真正靠自己了吗?不只厦足,中超中甲俱乐部都是如此,厦足不是第一个沉沦的俱乐部,也不会是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