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三国联赛未遇奥运冷风 数字显示中超球迷趋成熟 |
|
彩富网 2008-9-1 3:05:00
|
【字体:大 中
小】【发表评论】【收藏】【打印】 |
|
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国奥队小组三战1平2负,收获红黄牌一大箩筐,赛后遭到了国人的口诛笔伐。
不过再臭的豆腐也有人觉得香,这三场糟糕的中国男足比赛在所有的奥运会项目收视率中,仅次于中国女排和中国男篮,排在第三位,显示了国人对之挥之不去的复杂情怀。
也许在忙着数中国的金牌,因此大多数人没有注意我们的邻居日本和韩国国奥队在奥运会上的表现。
日本和韩国与中国一样,都没能从小组出线。
没有一个超龄球员,全部为23岁以下运动员组成的日本国奥队在小组中三战三败( 0:1负美国、1:2负尼日利亚、0∶1荷兰),最终垫底。
不过因为日本奥运代表团中的梦之队——日本棒球队连奖牌边都没摸到,为足球队顶了雷。所以日本国奥逃过了被批评的风头浪尖。不过,因为日本女足战胜中国女足进入了奥运会四强,创造历史,所以上上下下也炒了一翻贫穷的日本女足精神要求日本国奥男足学习,这个段子在我们中国人看起来很是眼熟。
韩国国奥队的成绩算是东亚三国里最好的,该队在小组赛中1胜1平1负( 1:1平喀麦隆、0∶3负意大利、1∶0胜洪都拉斯),但还是因为少2平1胜的喀麦隆1分而被淘汰。
当然,和女子射箭这样的传统国粹金牌被中国的张娟娟夺走比起来,韩国国奥的糟糕表现只能用一般来形容了。因此韩国媒体更多地是去哀叹意大利身高只有1米64的矮脚虎塞巴斯蒂安技术娴熟、快如闪电,只敲了几下自己的中场后腰和中后卫像人冻便丢开了事。
奥运会结束后,三国联赛都在本周重开,糟糕的奥运会成绩给联赛带去了什么影响呢?
J联赛入场人数为何下降?
8月27日和28日两天9场J联赛的上座率为112669人,平均每场只有12518人,似乎出现了大面积的下滑,但是仔细分析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日本J联赛和中韩职业联赛不同,在奥运会期间依旧有比赛。其中8月23日和24日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当天的J联赛入场观众达到163847人,平均每场18205人。而在奥运会进行得如火如荼的8月16日17日,J联赛的入场观众更是达到了179863人,平均每场19984人。比J联赛2007年全年每场19,081人的入场平均值还要高一些。
因此,仅以上周六的统计无法断定J联赛因为日本足球的北京奥运会成绩不好出现了衰退。
本轮的观众人数大幅度下降似乎受主场安排与对阵的对手并非强强相遇有关。
韩国维持基本观众群
韩国K联赛的观众动员人数在三国职业联赛中是最少的,平均一场观众只有大约7000人,能上15000人的比赛都是大新闻。
北京奥运会后,韩国K联赛于上周的27日和28日重新开战,14支球队打了7场。从笔者得到的不完全数据来看,K联赛的观众动员人数和奥运会前并没有大的区别,比如济州0∶2败给庆南的一战,入场观众为6143人,和奥运会前基本持平。
此外,韩国媒体很快就忘掉了在奥运会上的不愉快,而大规模地宣传韩国足球优秀的一面,比如朴周永转会欧洲,金正男主教练在本轮达到了个人K联赛200胜,韩国K联赛在本轮射进了第9800个进球等等。
从统计看,在东亚三国里职业联赛历史最长的韩国的足球联赛观众群最为稳定,他们对于球队的支持是发自真心的,不太会受到国家队成绩的影响。
真的没人去看中超了吗?
在本轮中超结束后,有关单位发表了中超入场人数统计,分别是成都VS北京(7000人)、广州VS山东(20000人)、青岛VS长春(3000人)、大连VS天津(7000人)、辽宁VS长沙(15000人)、浙江VS上海(20000人)、陕西VS河南(25000人),平均每场上座率为1.3万人左右。
由于中超的入场人数统计并非像日韩那样使用电子计票方式,而多为目估,因此其中含有水分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在奥运会结束,观众处于体育观战疲劳,国奥成绩又如此不振的情况下还能有如此多的观众到现场去观看中超比赛,笔者认为实在是很大的进步,说明了中国足球球迷群体的成熟。
根据中国足协联赛部上半年公布的统计显示,中超前五轮联赛的平均入场观众人数达到了16600人,而此后维持在16000人以上。本周平均数骤降3000人,相信和四川金牌球市只有7000人入场不无关系,不过想来四川地震的影响比国奥成绩不振的影响应该更大一些。
其实四川的所谓金牌球市在观众动员能力上并不强大,比如在奥运会开始前的7月13日,成都队主场对阵今年的强队陕西,入场观众也不过16000人。同日青岛对辽宁入场观众也达到了8000人,本轮青岛主场仅有3000人,这两个城市的中超到场观众人数下降对本轮平均观众人数的影响最大。而其他球队的主场都基本维持了自己的观众人数,如陕西西安,前13轮的平均观众为25400人,本轮是25000人,从这一数据上看,显然并未有大幅度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的前13个主场平均观众为15000人,本轮反而增加到了20000人,这些球迷对于自己球队的支持值得尊敬。
长牛比翻山车健康
和绿色一片、使人养眼的股市一样,无论是疯牛还是狂熊,对于职业足球市场的培养都非好事。
其实在这两年,中国球迷已经习惯了国字号球队失败,开始理性看待自己的联赛。
不止是本次奥运会。2007年亚洲杯,中国国家队3战1胜1平1负小组即被淘汰。但是2007年的中超联赛并未因国家队的失败而出现入场观众下滑,笔者清楚记得去年8月12日在足协值班的郎效农通报中超最新数据时兴奋地说第十六轮中超联赛(2007年)平均每场观众人数为1.63万人,观众总人数甚至比上轮还增加了0.9万人。
实际上因为去年的联赛争冠竞争激烈,最后几轮联赛甚至还有所上升,最终平稳地保持了全年场均16300人的观众入场人数。
在今年6月,国家队冲击世界杯失利,但是支持中超联赛的球迷同样并未有所减少。
以奥运会前的最后一轮联赛7月13日的中超比赛入场观众为例:上海VS大连16000人、天津VS长春18000人、长沙VS北京7000人、河南VS广州25000人、山东VS湖北33000人、深圳VS浙江5000人、青岛VS辽宁8000人、成都VS陕西16000人,平均观众16000人。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中国的球迷观众们早就过了单凭兴趣、追星看球的幼稚期,开始形成自己的城市足球支持文化。
2002年世界杯,韩国男足由于进入了四强,重新开幕的K联赛每场能进来2万观众观看,但是现在如何呢?
1999年美国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得到了亚军后,在北京石景山体育场看女足联赛的观众挤破了头,现在又如何呢?
有持续力的增长才是健康的,中国球迷已经成熟了。
|
【字体:大
中 小】【发表评论】【收藏】【打印】【关闭】 |
|
新
闻 评 论 |
关闭/显示网友评论
|
|
立即发表评论,与更多网友共享您的观点。 |
|
相
关 新 闻 |
|
|
|
|
推荐专题 |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