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资讯
购彩大厅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足彩网新闻 > 直击赛场 > 新闻内容
热门专题:

德国青训改革铸造辉煌 意大利体制落后青黄不接

2012-6-25 16:55:00  来源:中国足彩网 点击:

  2000年低谷逼迫德国进行青训改革

  德国人堪称世界上最理性的民族之一,而在足球圈,他们也保持了这样的理性。上世纪90年代末的德甲赛场上罕有年轻才俊可以在不到20岁的时候便可以成为球队的主力。因此当年的天才代斯勒才会如此吸引眼球,这也导致他承担了过重的压力。德国足球队在世界大赛中一直保持着出色的成绩,因此德国足协也一直乐得保持原有的青训体系,1990年的世界杯冠军、1996年的欧洲杯冠军,德国人的意志力和强壮的身体再次得到了证明,德国足协也找不到任何进行改变的理由。

  但在1998年世界杯和2000年欧洲杯上,仍然信守原本足球教条的德国队遭遇了最低谷,连续的低迷逼迫着球队进行改变。尤其是2000年的欧洲杯,在这一届本应属于大批“70后”的大赛中,德国人仍然派出了大量的“60后”球员,除了24岁的巴拉克和20岁的代斯勒外,其余球员的年纪都超过了26岁,队长马特乌斯更是以39岁的高龄首发出场。最终德国队以积1分,净负4球的战绩小组出局。德国人遭遇了最令人难以接受的崩盘,但这也是引导青训变革的火花,德国人开始思考青训系统的问题了。

  从定量到定性的德国新青训系统

  德意志民族被称作是世界上最为严谨的民族,只要德国人想做一件事情,那么他一定会做到最好,关键在于他们想不想去做。德国足协对职业联盟进行了堪称“激烈”的改革,其中关于青训系统的变革,更是重中之重。此时德国人的严谨特点得到了完全的体现,德国人对青训系统的改革从量化的要求开始。德国足协要求德甲和德乙的俱乐部必须有一个符合要求的青训学员,硬性要求每个德甲青年队必须有三块场地(德乙两块)、至少三名的专门青训教练(德乙两名)、以及一名门将教练,还需要有理疗医生、一名队医和一个医疗室。当然,德国足协并没有把这些任务都一股脑的丢给了俱乐部,足协每年都会以“协助者”的身份进行投资,德国足协在全国有366个训练基地,为俱乐部在基层选拔人才,每年的青训投入超过了1000万欧元。

  而在量化的基础上,德国足协也在青训中尝试着定性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所谓“定性”,就是指在球员的成长过程中便给他灌输德国成年国家队的战术理念,使得球员可以更快的适应本国的足球风格。这方面比较出名的例子是阿贾克斯和巴塞罗那的青训系统,两支天才辈出的球队都是依靠自上而下的统一风格,让年轻球员更快的在升上一线队后融入球队的。德国青训的战术目前固定为2种:4231和442,其中442是最为基本的战术套路,4231则是和国家队达到统一的目的。基本上德国的青年球员在进入国家队后都可以很好的适应战术打法,这和青训系统的努力不无关系。

  德甲俱乐部的思想转变

  除了足协的努力外,各支德甲俱乐部也开始改变过往的保守态度,开始将大量的青年才俊提拔进主力阵容。现在的德国队首发阵容中,11名首发球员都是年纪轻轻便开始挑起球队的大梁。波多尔斯基、厄齐尔、戈麦斯、博阿滕、诺伊尔等人都是在20岁左右的年纪便成为了球队的主心骨。虽然不莱梅、科隆、斯图加特这样的球队选择新星,一部分是因为有限的财政实力。但就连大牌云集的德甲巨人拜仁,也开始选择自己培养施魏因斯泰格、巴德施图贝尔、托马斯-穆勒等新星,并利用租借的形式给拉姆、克罗斯等人更多的出场机会,还花大价钱买下戈麦斯、博阿滕等潜力股,进行二次培养。

  最终通过德国足协和德甲俱乐部的努力,德国足球终于走出了低谷,在经历了2002年的“老兵绝唱”和2004年的“转型阵痛”后,德国队在2006年的本土世界杯上依靠老带新的方式取得了当时自1996年以来的最好大赛成绩,世界杯季军的成绩也坚定了德国足协的青训改革。接下来的德国队在成年队和青年队两条战线上硕果累累,青年队成为了世界足坛的一支强队,成年队得益于青年队的成绩,也在近几届大赛中保持着前3名的成绩,本届欧洲杯年轻的德国队再次杀入半决赛,有望实现新的突破。

  几乎没有新星的意大利

  意大利队本次大赛的平均年龄是参赛球队中第4大的球队,而球队中技术出众的球星的缺失,也使得这支意大利被球迷们戏称为“民工队”、“屌丝队”。的确,在这份意大利的大名单中,当年的星光熠熠早已不复存在,2000年欧洲杯上皮耶罗、因扎吉、蒙特拉、托蒂4大美男射手争夺主力位置的情形早已不在,现在的意大利国家队能够有实力占据主力位置的只剩下大病初愈的卡萨诺,以及球队中唯一的天才球星巴洛特利了。

  意大利现行青训模式的严重弊端

  意大利阵容的星光暗淡,和意大利足协在青训中的不作为、以及意甲俱乐部窘迫的财政情况不无关系。意大利的青训系统可以说是欧洲五大联赛的国家中最差的青训系统,足球这一项穷人家的游戏,在意大利成为了富人的专属娱乐。意大利的青训系统是“足球学校到俱乐部”的模式,小球员要想真正成为职业球员,必须先过足球学校这一关,然后职业球队的球探会和优秀的球员签下青年合约。

  但这样的模式存在着巨大的弊端,首先意大利的足球学校收费高昂,不少小球员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圆梦最终倾家荡产,但职业球员的高淘汰率,使得不少家庭不敢进行这样的赌博。成功固然可喜,但若失败,便没有退路。其次,对于职业球队来说,青年合约的成本低廉,球队随时可以解约。而以尤文图斯、米兰双雄为首的一批意甲球队更是肆意浪费资源,把青年球员随意租借给低级别联赛的球队,浪费了球员最适合成长的年纪。踢出来还好,踢不出来的球员便会遭到球队的放弃,因为成本实在太低。

  青训的混乱导致的意大利人才断层

  按理来说,青训属于为国家的未来进行的投资,意大利足协应该出面支持。但由于国内普遍的经济问题,意大利足协也无力像德国足协那样做到十年如一日的高投入。意大利的不少专家认为,经济紧缩限制了青训的发展。在青年队阶段,俱乐部能省则省,梯队教练往往只有最基础的足球知识,并不具备雕琢“璞玉”的能力。以尤文图斯为例,莫利纳罗、乔温科、马尔基西奥、德切列、帕拉迪诺、克里希奇托、帕罗等人被称作是意大利一代新星群,但他们现在无一成为能在国家队挑大梁的球星,意大利国家队还是要靠皮尔洛担任核心,混的最好的马尔基西奥也不过是个“打手”的角色。

  事实上,自从2004年的欧洲杯后,意大利人便陷入了青年球员的“断层”,当年的欧洲杯上唯一的惊喜便是唯一的新星卡萨诺,但一个卡萨诺也难以挽救已经陷入断层的意大利。的确,意大利在2006年的世界杯上取得了冠军,在2008年的欧洲杯上也不过是点球惜败于最终冠军西班牙罢了,但年龄的问题总是随着时间而暴露的。在2010年的世界杯上,青黄不接的意大利队小组一场未胜,小组垫底淘汰。可以说,2010年的意大利就是2000年的德国,但现在的意大利显然没有德国的自我修正能力。

  3年时间,才俊变庸人

  虽然面临几乎一样的情况,但意大利人却没有德国人改革的决心和实力。意大利国内的俱乐部多次呼吁,转变青训理念,大力培养年轻球员,但仍然没有什么好的效果。意大利和德国在青训上最大的不同在于恐怖的排外主义,意大利的足球学校很少有亚裔或者非裔的球员,这和包容了众多移民球员的德国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说巴洛特利可以踢出来,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遥想09年的欧洲U21青年赛,意大利的一批小将还在半决赛中全场围着德国队进攻,但在3年后的欧洲杯,意大利人却要靠一批老将去和青春德国对抗,不知道皮尔洛们能不能顶住青春战车的冲击。  随着意大利在点球大战中战胜英格兰,本届欧洲杯的四强已经全面出炉,葡萄牙和西班牙“两牙死磕”,德国和意大利则上演了“新老对决”。德国和意大利这场比赛,德国队以24.4岁的平均年龄成为了本届大赛平均年龄最小的球队,而意大利以27.9岁的成平均年龄成为了本届大赛平均年龄第4大的球队。可以说,这场比赛是德国队的年青人和正处于转型期的意大利队的对决,要想更好的理解两支球队年龄的差距,我们必须先了解德国和意大利在青训理念上的不同之处。

热点导航:

[足彩]胜负彩 半全场 进球彩 [数字彩]福彩3D 双色球 大乐透
[独家]足球独家 篮球独家  [竞 彩]竞彩足球 竞彩篮球 北单

打开/关闭评论新 闻 评 论

更多评论>>发表评论

打 分
用户名
评论
表情
 

彩票开奖开奖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