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尽管未必在同一地方,同一载体,甚至同一结果。 香克利执教利物浦的15年也许不是最高产的(联赛冠军3次,足总杯两次和联盟杯1座),但其影响极为深远。这位传奇人物在1974年突然宣布退休,挂印的理由和17年后弗格森的退休宣言如出一辙——累了,要多陪陪家人。历史重复到这里便分道扬镳,利物浦没有挽留香克利,将教鞭交给并不情愿的佩斯利,换来3座冠军杯、1座联盟杯和6个联赛头衔,谱写了该队历史上,也是英格兰足球在欧战中最辉煌的一页;弗格森在2002年年初收回退休的成命,曼联随后只获得联赛头衔和足总杯各一次。
香克利退休后,和利物浦的关系并不和睦。他很快就后悔了,情不自禁回到训练基地旁观球队的训练。这让董事会和佩斯利都非常尴尬,但前者没有因为香克利是俱乐部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主帅而退缩让步;而曼联董事会在弗格森暂缓退休后,搁置了寻帅的计划。
弗格森目前处境不妙,连续3年冠军杯提前出局,成绩一次比一次差,他承受的压力前所未有,12个月滚动合约能否再续还是个未知数。从卡佩罗和希丁克方面传来的消息,预示着俱乐部高层加快了寻找舵手的步伐,至少姿态上是这样。背运时,最怕别人哪壶不开提哪壶,媒体一再以“前途”和“续约”的字眼激怒弗格森,终于惹得爵爷回敬74秒的新闻发布会,换帅的谣言并非空穴来风。
格雷泽家族过去的做法,证明他们换帅绝不会手软,美国人没有历史包袱,下手既不会有顾忌,也不会拖泥带水。唯一棘手的,是谁来继任?从过去和曼联扯上关系的名帅看,有资历有条件的不过4位:希斯菲尔德、卡佩罗、希丁克和奥尼尔。如果格雷泽们确定换帅,怕是已经暗中展开了谈判。而如果真有面试,以下几个方面是断不会错过的:执教风格、人文背景、性格涵养以及气数命相。
问题简化至此,奥尼尔落选的可能最高已经显而易见,风格、背景和脾性都算相符,只是命相不配曼联的帅椅,他带凯尔特人打苏超很成功,带莱斯特也拿了两个联赛杯,但在考验他应付大场面的欧洲赛场,奥尼尔的成绩拿不出手。
希斯菲尔德带多特蒙德和拜仁都拿了冠军杯,这一点卡佩罗也不曾做到,而且拜仁拿冠军是在巴塞罗那黑色三分钟后重新崛起,希斯菲尔德的意志之坚强、战术修养之精深令人敬佩。唯一影响他求职的,是他的德国背景。曼联被收购,有人幸灾乐祸送了个外号“曼彻斯特美利坚合众国(Manchester Unitd States of America)”。再找个德国人来执教,会更加刺激英国人敏感的神经。
卡佩罗的名字和冠军等值。他带领AC米兰3次打进冠军杯决赛,4比0击败克鲁伊夫的“梦之队”捧杯,去西甲一年就把联赛冠军从坎帕诺带回伯纳乌,像罗马这类命比纸薄的球队居然也圆了冠军梦,只差给国际米兰一面冠军盾让他跻身“封神榜”。问题是,他过于实用的风格是否符合曼联的浪漫气质?曼联和皇马的问题骨子里是一样的:结果和过程并重,成绩和美感缺一不可。卡佩罗的冠军造价昂贵,美国人是否愿意让他挥霍?他不会英语,新闻发布会不是更让媒体挠头?还有,以后怎么和旺热对骂?